本报石家庄9月6日电 (记者 王明浩)近年来,河北省下力气推动高雅艺术、精品剧目进校园,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搭建起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平台,在让大学生充分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高雅艺术和精品剧目为载体,河北坚持将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剧目推向校园,占领高校文化阵地。今年6月,省委宣传部推出“京畿神韵·河北文化首都高校行”系列活动,精心打造集歌舞、戏曲、器乐、杂技、武术等艺术形式为主的文艺晚会,在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巡演,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体验河北文化的机会,增强了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热爱。省文化厅等部门主办“交响音乐进校园”系列演出活动,《太行烽火》在河北高校巡演40余场,广受好评。河北还组织专业院团开展“公益话剧进校园”系列活动,燕赵诗文名篇鉴赏音乐会《好风长吟》、青春校园剧《寻找生命的恋歌》等精品剧目走进校园,观众遍及30余所大中专院校的10余万人,对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提高学生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河北以国学研读和感恩、诚信教育为切入点,着力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行为水准。河北师范大学开展大型古典诗文诵读活动,选择“四书五经”中的名言警句和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名篇名作,指导学生读诵吟赏,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大学等通过开设国学课程,组织开展讲座、论坛、经典诵读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河北医科大学开展“诚信、感恩、责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营造“以德立身,明礼诚信,诚实为本,知行统一”的浓厚氛围,教育学生以信待人、以信立人。
河北省还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先后命名10余所高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如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已成为河北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科技大学组织20个文化采风小分队,利用暑假分赴各地学习民间艺术,如今井陉拉花、常山战鼓等20多种河北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已落户该校。河北许多高校还把继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如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满语专业、民族学、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课程,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民族团结理念。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了生动直观、富有吸引力的新平台,如今在河北,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得到提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河北科技大学一名同学在民间艺术采风活动日记中写道:“我们在河北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徜徉,汲取着河北民间文化的精髓。我们为参加这样的活动而自豪!”